作者:克段于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2074548/answer/35281690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备的出身,确实是三巨头里最不好描摹的。 陈寿本就小心翼翼,尤其《蜀书》,又尤其《先主传》的前半,说没写吧又写了,说写了读起来又跳跃得很,本文尝试理出一个逻辑,看看刘备的出身与这个时代究竟是何关系。我们先从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开始。
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先主传》 从陈寿的行文可以明显看出,黄巾军并不是刘备起兵的原因,而是组建私人武装在先,黄巾起义在后,这和曹操、袁绍、孙坚这些起兵原因被明确记载的军阀不一样。 那么,这支力量,是用来干嘛的呢?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这段话给人的感觉是张世平和苏双觉得刘备这小伙儿有王霸之气,必成大事,于是慷慨掏兜。然而实际上,张苏二人绝无可能像后来的东海麋家一样,是在投资刘备,此时黄巾未起,刘备尚不满二十岁,下文我会推导刘备的年龄。 排除白给的可能,根据拿谁的钱就给谁办事儿的基本原则可知,刘备的这支私人力量,对张苏是有用的。 那么,一个往来涿郡的商人集团,投资一支私人武装,到底有什么用? 我的答案是,护商。 张苏的主要货品是马匹,交易对象必然是塞外的鲜卑与乌桓,用汉地产的布匹、锅碗,去换了马匹之后再回来出售,推测路线,大致是向西北到张家口,向东北则到承德,然后返回境内各地出售,而刘备的老家,即今河北涿州,可能是重要的中转站。 在汉末,这样的贸易路线需要护商是合理的,所以黄巾以前的刘备,很可能承担了至少一部分张苏国际贸易集团的安保工作,并因此常与胡人打交道。
接下来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是刘备? 哪怕刘备此时就已表现出了不同寻常之处,组建私人武装也不是靠个人能力就可以覆盖的,他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一支私人部队,招摇过市于幽冀之间,如何能够不引起当局的注意,或者说,如果引起注意是不可避免的,怎么能让官府不管,尤其是刘备还敢收容关羽这种逃犯; 第二,刘备和商队只是合作关系,这支力量听命于他个人,那他如何能有足够的号召力,能够组建起这支力量。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
遣诣涿郡卢植读经。后复为郡吏。
......
迁为涿令。——《公孙瓒传》 从卢老师那里返回后,公孙瓒度过了一段比玄德老弟要惊心动魄得多的燃烧岁月,最终从辽西郡的一个普通郡吏,一路逆袭,当上了县令。 而他上任的地方,正是刘备的老家,涿县。 这两人的关系极好,刘备因此得到庇护是必然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光和中,凉州贼起,发幽州突骑三千人,假瓒都督行事传,使将之。军到蓟中,渔阳张纯诱辽西乌丸丘力居等叛,劫略蓟中,自号将军,略吏民攻右北平、辽西属国诸城,所至残破。瓒将所领,追讨纯等有功,迁骑都尉。 光和中,凉州的边章韩遂叛乱,公孙瓒以涿县县令的身份率领突骑三千支援,刚走到北京(蓟)附近,有个叫张纯的反了,公孙瓒追讨有功,升官了。而这场战斗,刘备同样参与了,也就是被津津乐道的战败装死那场。 光和这个年号,一共用了七年,光和中就算光和四年吧,公元181年,这年刘备正好二十岁。 也就是说,公孙瓒从当上涿县县令开始,可以一直罩着刘备直到他二十岁,张纯反叛这年,公孙瓒离开涿县,刘备也开始参与到正规的军事行动之中。 这段时间,大概率就是刘备开始用合徒众的时间。 刘备从卢老师那里回来的时候,大概十五六周岁,考虑到公孙瓒从郡吏升到县令付出了很多,几乎是在玩命,估计至少会花掉一两年的时间,那么此时的刘备,十七八岁的样子。 所以,这件事应该这样叙述: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在县令的支持下,与大商人集团达成协议,收取钱财,在当地招兵买马,承担安保、联络等工作。这支队伍鱼龙混杂,还有河东来的逃犯。而从后来公孙瓒厌恶士人,与商人走得很近来看,这件事甚至有可能就是公孙瓒本人主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