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
长安城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会员条款
联系客服
登陆
注册
搜索
热搜:
角色
价格
活动
文章
帖子
门店
用户
客服咨询电话
18262654321
首页
穿越回唐朝长安城
角色
视频
唐朝礼乐管理机构
攻略
唐朝穿越指南
论坛
长安城市政厅
旅途
圆梦
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星梦
理疗
名医辈出的大唐,太医署不是吃干饭的
活动
美食
选秀
养生
享受唐朝皇帝的尊崇
文创
幕后
品牌
专栏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消息中心
搜索全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下载APP
返回顶部
大唐公主
胡姬舞姬
才子诗人
和尚道士
异域使者
店家伙计
丞相官员
武士将军
武侯捕快
则天女皇
大唐皇帝
武侠女侠
小小年纪
商人乡绅
历史人物
状元驸马
唐朝婚典
宫廷宴会
皇后加冕
长安寻欢
霓裳羽衣舞
敦煌飞天舞
西游取经
大唐丽人行
庆功天仙曲
极乐之宴
唐朝穿越指南
唐朝疆域图
长安城地图
三国疆域图
平康坊寻欢
慈恩寺许愿
华清池泡澡
宣政殿上朝
长安城逛街
花萼楼宫宴
靖安司反恐
右相府婚典
大明宫体验
胡玉楼寻欢
茶百道品茶
华清池
大明宫
胡玉楼
天门街
西游记
嘉年华
慈恩寺
歌舞团
太医署
文创馆
联欢会
国子监
美食巷
明星秀
汉服馆
驿馆站
乐游原
花萼楼
静安司
弘文馆
文创司
唐朝婚礼/订婚
唐朝宫廷宴会
皇后封后/寿诞
明星梦工场
御赐状元及第
经络调理
中医艾灸
头疗减压
失眠助眠
砭石理疗
古法SPA
足疗指压
扬州搓背
扬州修脚
西游闯关团
上元脱单夜
全景剧本杀
长安反恐组
缘妙不可言
超级宝贝秀
大唐侦探社
升官发财梦
皇后晋升路
将军请留步
此路是我开
职场不太平
武侠浴乐园
三国浴乐园
比武招亲会
西域烤肉
孔明茶坊
皇叔奶茶
张飞小吃
穷鬼酒馆
西域风情
取经路上
大明皇宫
大唐驸马
通关文牒
婚誓盟约
唐大诏令
状元及第
册封公主
我提意见
加入我们
品牌特许
幕后团队
演职人员
投资多少
西游千古情
三国浴乐园
大唐浴乐园
武侠梦工场
大宋嘉年华
培哲文旅,快乐无敌
›
门店
›
浴乐园品牌
›
三国浴乐园
›
【人文】为什么孙权要逼死陆逊
三国浴乐园
东汉末年,皇叔奶茶店小老板刘备,生逢乱世心有大志,始终胸怀产业救国夙愿,不畏艰难志笃弥坚,统领着孔明茶坊、张飞酒馆、赵云管家,关羽镖局,小乔汉服,联合新晋网红诸葛孔明;与霸道房东曹操,家族地产商孙权、戏水乐园老板周瑜斗智斗勇,应天时、顺民意,抢商机,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新天地,齐心协力把小生意干成大传奇,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敲钟的奋斗故事。
三国浴乐园,是以创造快乐、助力梦想、传播文化为使命的综合服务平台;三国浴乐园以三国历史为魂,创业文化为媒,快乐体验为本,拥有汤泉、秀演、美食、趣店、康健、乐园等服务的全产业链文旅服务空间。 三国浴乐园聚焦于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服务的深度融合和服务创新,把脉新休闲娱乐市场的时尚消费需求和新鲜文旅体验,结合互联网思维和现代科技手段,为客人打造24~48小时欢乐服务圈。
共有
15
个话题
收藏本版
新建帖子
本版聚焦
全站热门讨论
收藏本版
三国浴乐园
今日发帖:0
讨论: 15
本版相关讨论
热门路线
0
0
收藏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转播
分享
淘贴
分享
返回列表
【人文】为什么孙权要逼死陆逊
[复制链接]
楼主
培哲文旅
2024-11-16 09:51:41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因为陆逊干的事,确实该死。
公元245年,被誉为东吴“社稷之臣”的陆逊,在被孙权接二连三派来的使者连番责问后,深感不胜愤忿,继而郁郁而终,享年六十三岁。
而曾经,孙权和陆逊这一对君臣,关系之密切,堪比刘备与诸葛亮。
甚至就在陆逊去世的前一年,他和孙权还处在关系的蜜月期之内,不仅被拜为东吴丞相,同时孙权还让他总领三公事务。
更重要的是,孙权还批准陆逊“领武昌事”,这就意味着,陆逊在东吴已经位极人臣了。
但仅仅一年后,陆逊就被孙权活生生给逼死(准确的说是责骂而死),那么,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呢?
这其中的缘故,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陆逊在不合适的场合,说了不该说的话和做了不该做的事。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说起。
公元229年,孙权于武昌正式称帝,定国号“吴”,并在不久之后,将国都由武昌迁至建业(今南京)。
而在称帝同时,孙权也将自己的长子孙登,册立为了皇太子。
对于长子孙登,孙权还是相当满意的,史料记载孙登不仅在处理事务方面谨慎得体,同时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并且最重要的是,孙登对于父亲一向极为恭敬。
总之,孙登就像我们小时候常听大人说的“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十分优秀,因此,孙权对于自己这个继承人那是相当满意。
但不幸的是,孙登却英年早逝了。
公元241年五月,东吴皇太子孙登病逝于武昌,年仅三十三岁,而孙权在听闻消息后,一度震惊悲惋,乃至无法抑制悲伤之情。
皇太子登薨,帝闻惊惋,哀不自胜。---《建康实录》
而在料理完孙登的丧事之后,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孙权面前,那就是这继承人之位,让哪个儿子来比较合适呢?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其中长子孙登已经去世,而次子孙虑则比孙登死的还早,而在剩下的五个儿子中,则以三子孙和最为年长。
并且,孙和自幼就聪明伶俐,孙权对其十分宠爱,时常带在身边,其所受的赏赐以及待遇等,均远超其他皇子。
因此,经过孙权考虑,最终在公元242年,也就是孙登去世的次年,孙和被立为太子。
按理说,既然已经确立了太子,那自然就应该没啥事了,但实际上,正是确立孙和为太子,才是孙权晚年“二宫之争”的开始。
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后,当时百官们上书孙权,请他对自己的其他几个儿子也进行册立,也就是分别授予王爵,不过在最开始,孙权表示了拒绝。
他认为,此时天下未定,不宜过多宠爱其他皇子。
孙权的这个表态,让一些大臣认为不合礼制,毕竟在以往不管哪一个朝代,一旦登基称帝,对其他皇子分封那是历来的规矩,因此,在不久之后,锲而不舍的大臣再次上书,仍旧请孙权分封诸皇子。
这一次,孙权思虑良久,最终答应,只不过,他只册立了四子孙霸为鲁王,其他皇子依旧没有分封。
而二宫之争的主角,便是孙霸与哥哥孙和。
册立完孙霸之初,孙权出于宠爱,依旧让太子孙和以及鲁王孙霸居住与宫中,包括在各种礼仪上也没有厚此薄彼,这在孙权看来倒没什么,但大臣们却不干了。
一些大臣认为,太子就是太子,而藩王则是藩王,不管是在礼制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分出高低区别,不然的话,岂不是乱了章法?
初权既立和为太子,而封霸为鲁王,初拜犹同宫室,礼秩未分。群公之议,以为应上下有序,礼秩宜异。---《殷基通语》
在群臣的要求之下,孙权同意为儿子孙和、孙霸二人各设宫殿和幕僚,但这么一来,就让孙霸觉得十分不是滋味。
为何?他认为自己的地位下降了。
并且,孙霸还认为,自己之所以会地位下降,都是哥哥孙和以及他的党羽所害,所以至此,孙霸就开始对孙和充满了敌意。
在此之后,孙霸时不时的召集自己的幕僚商量如何诋毁太子孙和,并且在此期间,孙霸广交知名人士,甚至放下身段,与官员亲近,这么一来,当时东吴内部不少年轻人基本上都团结在孙霸身边。
这其中,包括大都督全琮次子全寄、丹阳太守诸葛恪之子诸葛绰、孙权堂兄孙辅之孙孙奇等,总之孙霸笼络了不少重臣之后。
此外,孙权的长女全公主,历来与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不和,在这种情况下,她就担心如果将来孙和登基,那绝对没自己的好日子过,因此,她也加入了诋毁孙和的行动之中。
总之,当时在孙霸的暗中操控下,不少人对开始明里暗里反对孙和当太子,而随着这种声势日趋增多,孙霸意图取代孙和的想法也逐渐强烈。
而孙权这边对于下面人的这一番闹腾是什么反应呢?最开始,他是试图平息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的。
比如他下令孙和与孙霸不准和官员结交,让他们各自居家安心学习,但收效甚微,孙霸该怎么样还继续怎么样,只不过改为暗中行动而已。
并且,孙霸与孙和之间的相争,已经演变成了朝堂上两大派系的争斗,一方面是孙霸的“鲁王党”,他们寄希望于孙霸能替代孙和,这样自己就可以有拥立之功,未来变回出人头地。
而作为支持孙和的人,则是希望孙和能保住太子之位,毕竟他们已经是被打上标签的“太子党”,如果孙和被替代,这些人将来未必有好结果。
因此,这两拨人相互攻击,纷纷指责对方,期间还掀起了不少政治斗争。
那么当时的陆逊,又是属于哪一个党派的呢?他是支持孙和继续当太子,还是支持孙霸取代孙和呢?
实际上,在最开始,陆逊是站在中立立场,持中立态度的。
比如当时出任大都督的全琮,曾写信给陆逊(陆逊当时驻守武昌),将朝中“二宫之争”的情况对他告知,并提及朝中不少官员均分别派遣各自的子弟去侍奉孙霸或者孙和,试图争取日后的政治利益。
言外之意,全琮就是想让陆逊表态,看他究竟是支持孙和还是孙霸。
而陆逊在回信则说道,这些官宦子弟,理应凭借才能争取职位,而不是参与到二宫之争内谋取利益,这是古人最忌讳的事情。
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三国志·陆逊传》
由此就可以看出,对于二宫之争,陆逊最开始真的是抱着中立态度,他也知道过多的参与,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尤其是在当时他身居要位的情况下。
并且,针对全琮的次子全寄极力支持孙霸的行为,陆逊还专门给全琮写了一封信,要全琮效仿西汉时的金日磾,杀掉可能会给自己家族带来灾祸的儿子。
对此,全琮自然不爱听,因此自此便于陆逊交恶。
不管怎么说,在二宫之争的初期阶段,陆逊是站在中立一方的,原本这么下去的话,他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灾祸,但就在不久之后,他却办了一件极其错误的事情。
什么事情呢?这就要说到当时的太子孙和。
孙和这个太子,当得确实有点憋屈,刚当上没多久,就开始被弟弟孙霸攻讦,然后还被那些支持孙霸的官员,整天在孙权面前诋毁,这就让孙和的日子颇为不好过。
加上前文提到的孙权长女全公主和孙和母亲王夫人不和,继而在孙权面前说孙和的坏话,更让孙和处境难受。
更要命的是,已然老迈的孙权,在身边人夜以继日的不断游说下,也开始逐渐疏远了太子孙和。
其实到这时候,孙权并未表达出要废黜孙和的意思,但孙和却极为担心,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被废黜。
而和宠稍损,惧於废黜。---《三国志》
就在这种情况下,孙和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探知父亲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会不会废黜自己,而他接下来的行动,彻底算是葬送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什么行动呢?史料记载,某次孙权召见大臣杨竺谈话,而这个杨竺恰好是支持孙霸的人之一,因此在两人谈话期间,不可避免的就说起关于孙霸的事情。
当时,孙权为了不让人偷听谈话内容,特意屏退左右,只留下杨竺一人,然后孙权询问杨竺孙霸的才能如何,而杨竺自然是极尽溢美之词,并在最后直截了当的表示,孙霸有英武之姿,适当被立为太子。
而孙权在听了之后,也觉得可以,加上那一段他对于孙和确实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就在口头上答应杨竺(注意,仅仅是口头上答应),要立孙霸为新的太子。
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于是权乃许立焉。---《三国志.吴书》
原本这件事,只是出了孙权的口,而入了杨竺的耳,换而言之,就是只有他们二人知道,但让孙权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和杨竺在屋内秘密谈话时,他的床底下藏了一个人。
什么人呢?没错,正是太子孙和的下人。
这么一来,孙权在口头上说要废黜孙和改立孙霸的事情,就被第三个人偷听了去,而当时孙权对此不知道,这个下人趁机溜回孙和府上后,赶紧把孙权的意思告知了孙和。
孙和一听,当即惊慌失措,而他第一时间找到了一个亲信来商量该如何应对。
而被孙和找来商量的这个人,名字叫做陆胤,从姓氏上就可以看出与陆逊有关系,没错,他正是陆逊的族侄。
请来陆胤后,二人商议半天,最终得出结论,当下的局势,唯有陆胤的族父陆逊方才能进行解救。
于是,孙和连夜写信,把发生的事情告知陆逊,并在信的末尾,请求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
其实从这里开始,孙和的做法就出现了极大的问题,首先他用非法手段窃取孙权的意思本身就不对,其次在得知消息后,他不应该去找陆逊。
毕竟当时陆逊立足于长江中游,手握重兵,随时都可以率军顺流而下,这个时候去找陆逊,无疑就是把陆逊放在火上烤。
也许是他慌不择路,也许是他病急乱投医,总之当时的他只认为陆逊可以救自己。
与此同时,历来坚持“嫡庶之分”,并坚定支持孙和为太子的太子太傅吾粲,也不断与陆逊传递消息,除了提及朝中“二宫之争”的形势之外,同时一再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
原本,就算是朝中因为嫡位问题争斗的再厉害,但陆逊只要保持中立,那么依照孙权对他的重视,自然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并且,孙权也自始至终没有就嫡位一事问过陆逊,这摆明了就是不想让身居要位的陆逊参与进来。
并且,即便是接到孙和来信,陆逊也完全有其他几种方式化解,但他却选了最差的一种方式。
什么方式呢?我们先来说当时陆逊在接到孙和来信时,都有什么选项:
首先,他可以把告密者绑了交给孙权,然后主动表示拒绝与太子合谋,并誓死效忠孙权,这样就可以打消孙权的疑虑。
其次,他也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就当没有收到这封信,继续保持中立。
而第三,如果他大胆一点,也可以直接起兵也拥立太子,来一个东吴版的“清君侧”,带着大军顺江而下,把孙和推上位。
不过,这个选项明显不符合陆逊的行事风格。
而第四,就是写信质问自己的老领导孙权,为什么要打算废掉太子孙和。
除了第三个选项一看就十分不靠谱之外,剩余的第一、第二两个选项,都至少能保陆逊置身事外,即便是事后孙权追问,那也有应对之词。
但陆逊偏偏都不选,而是选了第四个,也就是质问孙权。
于是,陆续连夜写信给孙权,先是上书上疏陈述嫡庶之分,之后又谈及不能废除孙和的太子之位,反正就是急切希望孙权改变主意,不要废了孙和的太子之位。
陆逊的本意并没有错,他也不是在帮孙和说话,而是单纯的不想东吴因“废长立幼”而产生朝局动荡。
但他这样连珠带炮的给孙权写信,就产生了两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让孙权知道了自己和杨竺的秘密谈话,被其他人知道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孙权身边被人安插了眼线,仅凭这一点,这件事就已经不是党争的问题了,而是涉及到国君个人隐私,以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了。
试想,堂堂东吴大帝,居然连自己身边被安插了眼线都不知道,这换谁也惊惧不已。
再往深处想,既然眼线都安插上了,万一这些眼线趁着孙权熟睡之际,来上一个弑君之类的事情,还让孙权怎么活?
平时就算孙和与孙霸闹来闹去,毕竟孙权还在,他尽可以冷眼旁观,但如今这么一闹,孙权就得考虑自己会不会善终了。
所以,这件事就从太子党与鲁王党之间的党争,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因此,孙权必然要愤怒异常。
其次,就是陆逊的态度,陆逊作为驻兵武昌的重臣,本身位置就十分敏感,而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此时连番来信质问孙权,这让孙权看来,分明就是向着孙和。
陆逊当时应该做的,是在接到孙和的信之后,赶紧想办法不让自己卷入这件事,而不是去要求孙权不要废了孙和。
但更要命的是,陆逊不仅写信质问孙权,并且在孙权一直没有回复(当时孙权正为谈话泄密大发雷霆并开始彻查)的情况下,又写了一封性质更严重的信给孙权。
他看孙权一直不回复,就在信中说,你要再不表态,我就去建业找你面谈去。
这下,孙权当时就炸毛了,你陆逊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来建业面谈,你是想带着兵顺江而下,来逼宫吗?
当然,陆逊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但在当时的敏感时刻,他的话在孙权看来,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极为愤怒的孙权,一面在处治涉及到此事中的杨竺、陆胤等人同时,一面派使者前去武昌,当面责问陆逊,斥责他打听宫中机密,乃是有不臣之心。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最开始孙权以为是杨竺嘴巴大泄的密,因此将其下狱后严刑拷打,而杨竺不服,就指认说最近看陆胤去了武昌方向,所以孙权又将陆胤下狱拷问,而陆胤却坚持不肯吐露是太子孙和指使,只说是杨竺告诉了他这个事情。
最终,杨竺不胜严刑,屈打成招,之后被斩,而在他被斩之前,又构陷了陆逊二十条大罪。
这么一来,孙权对于陆逊的恼恨更深,便接二连三的派使者前去责问陆逊,最终导致陆逊不堪受辱,愤忿而死。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三国志》
这便是孙权为何会逼死陆逊的过程,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陆逊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
他作为一个外臣,纵然劳苦功高,但却千不该万不该参与到孙权的家事之中,尤其是参与到极为敏感的嫡位相争上,他以为自己是为东吴政权着想,却不知这么做既让孙权对自己起了疑心,也没有帮助到孙和,最终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这一点,他就不如吕蒙,吕蒙同样是位高权重,但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因此最终落了个善终不说,还福泽了后人。
而陆逊这个“谋宁社稷”的忠臣良将,最终却因为在不合适的时间说了不合适的话,落了个“正以招疑,忠而获戾”的结局。
至于说有一种说法,是说陆逊为江东士族,所以孙权对其猜忌,因此才会将其逼死的说法,个人认为颇有过分解读的嫌疑,如果孙权对陆逊猜忌。
也不会一度对其信任,甚至几乎将东吴的一半都交给他,因此,陆逊被逼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卷入了“二宫之争”,说了不该说的话和做了不该做的事,故而才会让孙权对其连番斥责,继而愤忿而死。
2023年,美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分别占该年GDP的4.5%和2.9%,出口占比6%、9%,就业人数占比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