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d5 Y* R% v( P+ g2 q
$ V, c" X' r5 i3 q! J
. y3 S2 Q. a# y+ @6 i1 |1 y9 h" }% w+ m
唐朝婚礼有三书六礼,三书是指: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纳征,请期,亲迎。/ @( q+ R3 q) a# _ L; M f9 W
首先说三书。三书是保障婚姻的文字基础。2 F; I/ o$ f5 t4 E
/ S. \5 X8 }5 e1 s1 d三书之一,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P" |- K% S" k9 ?8 a T2 j
三书之二,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D% e& M: v4 p9 \! W! N
三书之三,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9 |3 S- Q, u+ M& e n接下来说一下六礼。六礼是结婚过程中的六个过程。
' T+ @ r. i |7 }首先是纳采。9 }2 E! @3 E) m( u" V& J: j( ~1 E2 C
纳采是婚姻的开始。《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其礼物用雁。大雁历来被人看作是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初时为活的大雁,后来逐渐成为了金做的大雁或者其他贵重金属做的大雁。: @" ]8 }; `2 h' h
后代渐加礼物,到明代陈雁及礼物于厅堂。清代请婚人陈仪物于庭,奉书致命,主婚人受书,告庙醴宾。庶民纳采,首饰数以四为限。
8 l% y8 }- h4 ]' K1 _. Q0 j雍正初,定制,汉人纳采成婚,四品以上,绸缎、首饰限八数,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减二,八品以下又减二,军、民绢、果盒亦以四为限。品官婚嫁日,用本官执事,灯六、鼓乐十二人,不及品者,灯四、鼓乐八人。禁糜费,凡官民皆不得用财礼云。4 [, b0 ]- |; @/ _; v. z+ |
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
$ Y/ W) t$ i/ R; t. g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
' F6 B" S: _: w7 A6 D: T. `然后是问名。
1 i; L' U* P7 G6 [! w3 \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
. I/ n+ o3 b& o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我国广东海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常用槟榔作为问名携带的礼物。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之后再行纳吉礼。# O, ? y6 U' i1 D9 l7 {2 j4 E, H
然后是纳吉。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4 ~0 ~' B5 P6 u然后是纳征。& _ A9 r- ~/ l; P" A: |
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至近代,无“纳征”之名,而有送礼之实,或并之于纳采,或更称纳币。 a; c5 F" w6 Y
然后是请期。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3 M2 A4 ]7 Q9 h
最后是亲迎。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 H7 u( e3 k8 O. i# j4 h% R `# i至此,婚礼流程就走完了。其实古代六礼很繁重,但是却体现了婚姻是“结两姓之好,成一家之姻缘。”现在虽然婚礼大多是西方的,但是个人以为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味道。
- `) k+ Q- j& z, e
" [9 Q5 F: G8 j【适用范围】2 P' U5 T- I$ |$ m; e: d
求婚/定亲/中式婚礼
1 `* D* M$ m3 U) q" |/ Z【服务内容】
2 U$ L' m5 v& P1 m- N1 Z量身定制0 }; P/ [6 p6 X7 d"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