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大诏令
! k: X* X# x! d4 {' \! j' K2 ^# H/ Q" G
3 D- i% ^+ Q# a
诏令,是皇帝发布的公文的统称,民间则一般称为“圣旨”。诏令大体上可分两大类:一是发布重大制度、典礼、封赏的文书;二是日常政务活动的文书。概括起来有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
: t$ ~- R# z0 X+ r6 W% Y' ]3 S8 b. C7 W4 Z! M7 E o3 ^
制 是皇帝颁布的重大制度,加皇帝的印玺;诏书是政务文告。“制”和“诏”相比,制书要比诏书级别高些。
. J1 V% |/ T6 L5 W& g/ d诰 起初是用以指告诫之文,后用以封赠,明清一至五品的以诰命授予。清代又以诰命特指受封赠的妇人。
, ]4 J: ~8 \( ^1 ?6 b0 B+ `5 @' T敕 是用以封赠较低级官的一种文书,清代封赠六品以下官或妇人用敕命。明清官吏受封赠的文书统称为诰敕。" T. c2 D% P9 Q. I# I" o
旨 宋以后专指皇帝的意见、命令为旨,一般称“圣旨”。" y& @8 \/ R* z
册 是帝王封爵的策令,凡立皇后、立太子、封王尊贤都用册书。8 R' _& `9 E0 Z: N* b$ B
谕 皇帝施于臣下的文书,亦称谕旨、上谕。
9 Y0 g) K8 A% t" c6 `5 S0 f令 皇帝的命令。) f4 z4 M3 T' _# M( r: Q8 ]
檄 古代帝王作征召、晓谕、申讨之类的紧急文书,多插上羽毛,称为“羽檄”(俗称“鸡毛信”),后泛称紧急之类的文书为“檄”。
( t: U& @7 i/ L1 m& U9 Z* }1 e& W+ ?; L7 _5 G6 k) d
# k7 w, c; Z/ P: f唐代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其中有严格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唐六典》卷8 门下省·给事中条)。所以在颁行的制书之首往往是“门下”两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归的话往往见于皇帝的即位诏令中,与魏晋南北朝时略同。而西周时的“诰命”与“敕命”在此时专指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 [2 b O& e9 { z' M$ C9 [
$ p+ g( i) q# c1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