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这个人,还真的忠于汉室。
但是他忠于的汉室跟诸葛亮忠于的那个汉室不一样,他是东汉末年的过来人,亲眼见过真正的汉室是什么样的,所以他所效忠的这个汉室,可以有权臣当道,可以有外戚掌权,甚至可以有被架空的虚君。毕竟两汉四百年,这样的经历多了去了。他辅佐曹操,对曹操的容忍极限,也就到这里:你可以当霍光,可以当窦宪,可以当梁冀,这都无所谓,只要你能把大汉朝这个构架维持下去,要当权力远超皇帝甚至可以废立皇帝的裱糊匠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大汉朝这种人不少。
但是唯独你不能当王莽、不能当皇帝!这就是大多数从东汉过来跟曹操合作的老汉臣的底线,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条战略的核心要义。
在东汉人的价值观里,大奸大恶之徒莫过于王莽。所以荀彧死的时候烧了跟曹操的一切印信,因为他不想给后世留下自己辅佐王莽的骂名。
所以当曹操封公开府走上王莽老路的时候,他不干了。不止他,很多之前跟曹操合作,以及其他割据势力内部心向朝廷的人也不干了。比如东吴的带投大哥张昭为代表的江东势力,当年主张投降其实并不是要降曹,而是向重新归顺大汉中央,地方怎么能对抗中央呢?与之相对的周瑜鲁肃等主战派的核心口号就是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劝说大家不要把曹操等同于大汉朝廷,两者要分开看,抗击曹操并不是对抗中央,只敢抗曹而不敢抗汉。等到曹操封公建国之后,东吴这些对大汉心存幻想的投降派老臣立马转变为彻底的割据派,咱家族的理想是世代吃大汉俸禄,你曹魏是个什么鬼东西?而且全天下这帮之前跟曹操合作的汉朝遗老家族都选择了反扑,刘备攻陷汉中以及关羽襄樊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打起来的。而杨修真正的死因,可能也是在这里,曹操需要杀几个小动作不断地大咖来立威,断了这些心怀大汉的老家族的念想。
诸葛亮的经历跟荀彧完全不同,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他才3岁,从他记事起,就是在汉朝分崩离析天下大乱赤地千里的现实环境下四处躲避战乱中度过,没有经历过桓灵二帝时期黑暗腐朽的政治生态,对真正的汉朝的认识基本都是其他人的转述。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从出师表这段可以看出,他对当年真正的汉末的问题的认识其实是比较肤浅的(甚至在汉朝时从未身居高位的刘备对此认识可能也高深不到哪里去),毕竟没有真正见识过,是不可能体会到汉末的政治有多黑暗多绝望,认为汉室衰微是因为“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是昏君和奸臣的锅,没有见识过汉末自上到下系统性的社会秩序糜烂与崩溃。所以在他心里,始终坚信汉末的局面可能很糜烂,但是并非不可救药,总不可能比他经历过的战乱时代更坏吧?所以他始终心存希望,并且因为自己卓越的才能,认为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光复汉室,施展自己的才能,革新律法和吏治,就一定能够重开大汉日月天。
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人心目中的大汉朝并不是同一个大汉朝,荀彧心里的汉朝,是主少国疑,外戚、宦官、士族轮流掌权,斗而不破,一起搜刮穷鬼的现实中黄巾起义之前的那个真实的东汉。而诸葛亮(或者说刘备集团)要光复的汉朝是伐无道诛暴秦、文景之治、武帝开疆、封狼居胥、四夷臣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又光武中兴的煌煌炎汉。
所以荀彧跟诸葛亮的不同,就在于一个试图修复旧秩序却被背叛的现实主义者,和一个燃尽自身的理想主义者的区别。虽然都是殉道者,后者还是更加闪亮耀眼。
而且看官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心目中的大汉朝,是哪个汉朝?都是“兴复汉室”,你们希望光复的是哪个汉?所以诸葛亮的评价当然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