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 长安城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客服咨询电话

18262654321

影视嘉年华
影视嘉年华
本版暂无简介
共有22个话题
本版聚焦
全站热门讨论
影视嘉年华

今日发帖:0

讨论: 22

本版相关讨论
热门路线
大明是家公司 [复制链接]
心海假日
2025-1-10 18:11:53   
之所以将明朝比作一个公司,我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本文有些长,大约有7000多字,这样写可以避开许多晦涩难懂的官职名和用语,以尽可能使大家读得轻松一些。其二,本文对于现代社会的公司运营和人事管理也有借鉴意义,这样写可以使大家感觉更贴切。

明朝,说起来还真如同一个公司的架构,我们可以比对一下,皇帝相当于董事长,内阁首辅相当于总经理,而那些内阁次辅们,则相当于一众的副总经理们。

难道历朝历代的架构也不都是这样的吗?大致基本上如此,但是也有许多不尽相同的地方。

比如说大清公司吧,他们一直都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再往下就连副总经理也不设,有的也只是各个部门的经理,至于说军机处,则更多的如同于一个秘书班子。

自从朱老董事长创立大明公司以来,已经历经了200多年的辉煌和风雨。大明公司的前几任董事长们,还是能够做到勤勤恳恳励精图治的,中间时期的那几位玩豹房、玩蛐蛐和一心修道的人士今天就不提了,单说后期的那几位,那些个只知道图个清闲自在的董事长们。

咱们就先从万历说起吧,等等,为什么非得是万历呢?因为历史上早有定论: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万历,作为大明公司的倒数第四任董事长,却几十年都不去一趟办公室,任由下面的人们随意折腾,就是有些部门的经理缺职了,他也懒得去任命,一切都咋地也行。

倒数第三任董事长朱常洛,仅仅在位28天就一命呜呼了,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倒数第二任董事长朱由校,则酷爱木匠手艺,每天只专注于搞创作,于是,就把公司里的大事小情,都交给了一个家奴——魏忠贤去全权处理。

如此一来,大明公司还能够禁得住折腾,继续屹立不倒,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那么究其原因,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员工们是但凡每月有工资发,虽然少点,不过只要能养家糊口就无人跳槽和闹罢工。

其次,大明公司属于二百多年的老字号,根深叶茂,而且还是垄断经营一家独大,外部虽有小规模的侵扰,比如北方放羊的那帮儿兄弟们,以及东部沿海的那些倭寇们,但是这些终究是动摇了不了大局的。

可是,到了最后一任董事长——崇祯就任的时候,这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了。这里所说的变化其实指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内、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指的是大明公司的董事长,终于开始不再清闲自在、不理政务了。

如果按正常的轨道行驶的话,崇祯是绝对不可能坐上董事长的宝座的,因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两种继任方式,对于他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崇祯只比他的董事长哥哥朱由校小六岁,如果等到哥哥“龙御归天”的那一刻的时候,崇祯也差不多该颐养天年了。

再者,此时的朱由校刚刚二十岁出头,正值精力旺盛之年,再生上几个儿子还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说,无论怎样轮,也轮不到崇祯做董事长,他的正常的人生轨迹,就是成年后去远离公司总部的某一个地方,每天悠哉悠哉的度假和休养。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朱由校董事长23岁的那年,他突然得了一种急病,仅仅一两个月的时间就一命归天了。按史书上记载的症状分析来看,应该是得了急性肾炎。

按说古时候的人们结婚都早,23岁的年纪,孩子们差不多该能打酱油了,可是朱由校却是连一个儿子也没能生出来。于是,大明公司董事长的重任就落在了他唯一的弟弟崇祯的身上。在这以前,就是包括崇祯自己,也是一件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6

朱由校任董事长期间,崇祯虽然贵为血缘关系最近的朱氏子孙,却从来没有涉及过公司一切事务,就是问询也是被绝对禁止的,正是由于血缘关系太近,所以才更需要避讳。我这样说,不知道能不能说清楚,那么就直白一点地说吧,就是说你每天打听这个、打听那个的,是不是有野心想篡位不成?

其实,这个规矩并不是由于朱由校心眼小而立下的,而是第三任董事长朱棣定下的。具体来说就是,朱氏直系子孙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三妻四妾、锦衣玉食,这些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决不能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如果没有董事长打招呼的话,就是双脚迈入公司总部的大门也是死罪。

在如此严厉的规矩约束之下,崇祯不但绝不涉及公司的任何事务,就连公司里面的高级职员们也不认识,顶多也就是面熟。

那么,崇祯没事儿的时候,逛逛商场,下下馆子,出去旅游一下总可以吧?按说是允许的,不过这些个地方到处都布满了魏忠贤的眼线,万一说错了什么话,走漏了风声的话,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于是,崇祯就哪儿也不去,每天只是坐在家里读书,心中唯一期盼的事情就是快快长大,好远离公司总部到自己的度假地去。

上面所说的这些事情,也许会有人感觉不可思议,其实都是有据可查的,也就是所谓的“大明养王爷,大清养八旗”。再一个,生在帝王家也不一定全是好事儿,有时候反而连性命也不一定能保得住。到了后来,大明公司临破产之际,崇祯的一个女儿就是被他亲手给砍死的,另一个女儿虽说是保住了性命,但是也被砍去了一条胳膊。崇祯的发妻,堂堂的董事长夫人,就是被迫自缢身亡的。

好了,不说这些了,先说当前需要面对的事情吧。

朱由校归天的当天晚上,崇祯就被接进了大明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望着这个陌生的地方,他最初的感觉就是有些害怕,害怕魏忠贤会毒害自己,害怕自己说话没人过来搭理。

到了半夜,崇祯实在是睡不着,就慢步走出了办公楼,在院子里他看到一群保安正守候在那里,为了讨好他们,他对身边的秘书轻声说道:“大家都辛苦了,让食堂给他们做点夜宵吃吧。”话音刚刚落地,保安们就立即敬礼并齐声高喊“感谢董事长!”,紧接着,一会儿的功夫,夜宵就端了上来。

这件事情很小,却让崇祯品尝到了权利的味道,也使他相信,虽然我和大家还不认识,但是他们肯定是会听从我安排的。

刚刚坐上董事长宝座的崇祯,即感到有些心惊胆颤,又是踌躇满志,但是唯一令他万万也不会想到的是,这间董事长办公室日后会成为他及其家人的一座坟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如今,摆在崇祯面前的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继续使用魏忠贤。

其实,魏忠贤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充斥在公司上上下下的一群人。这些年来,由于朱由校不理俗务,公司的所有业务均交由魏忠贤打理,虽说此人十分跋扈和作恶多端,但是在某些部门的用人上,还是有一些长处的,比如兵部的经理赵南星、孙成宗等人。

再一个,正是因为魏忠贤的跋扈和眼线众多,下面的部门经理们反而不敢糊弄他,每年的利税都是如实地上缴不说,就是连小金库也不敢私设,于是,大明公司勉勉强强的按月发工资还是不成问题的。

还有,魏忠贤虽然跋扈不假,但是绝不是愣头青,有的人的本领他自知不如,所以还是知道多加尊重的,比如上面提到的赵南星和孙成宗,有了这几个人坐镇,最起码公司的安全可以有保证,根本可以不被动摇。

魏忠贤就是这么一个人,虽然问题多多,但是总能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不然的话,朱由校董事长也不可能专心在家做木匠,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儿,或许有人发出疑问了,魏忠贤会不会加害崇祯啊?至于魏忠贤的内心有没有起过这个念头,已经是无法考证,但是自有史以来,谁听说过一个残缺之人做过九五至尊啊?魏忠贤又不傻,那样做岂不是自寻死路吗?再说,此时的崇祯刚刚17岁,还是一个毫无见识的大男孩,如果他继续选择重用魏忠贤的话,魏忠贤不可能不尽力而为。

所以说,继续使用魏忠贤绝对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选择,退一万步讲,崇祯也可以先让魏忠贤继续打理公司的业务 ,在这期间,自己再逐步熟悉公司的业务和人事,等到条件基本成熟之后,再拿下魏忠贤也不迟。

说到这儿,或许又有人提出疑问了,假如时间久了,魏忠贤把持公司的业务和人事,把崇祯架空了怎么办?其实,公司的业务和人事已经被魏忠贤把持了很多年了,打算做的话也早就做了。

那么事到如今,崇祯是不是对魏忠贤就毫无办法了呢?绝对不是,后来当崇祯果真查办魏忠贤的时候,绝对是毫不费力。说起来,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

在晚唐时期,确实出现过宦官密谋私自废立皇帝的事件,并且还是为害多年,但是,唐朝和明朝的宦官制度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因为唐朝的宦官是直接统领军队的,而明朝只是监军。监军是遭人恨的,太监们前脚刚走,将领们后脚就骂,所以说,不用说统领军队了,就是在将士们中间连个好人缘也没有。这是其一。

其二,宦官们本来就是让大臣们看不起的一群人,六根不全吗,还是一口的娘娘腔。只有背后有人撑腰的时候才能耀武扬威起来,也就是说离开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之后,他们什么也不算,日后的魏忠贤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连同众多的党羽就被崇祯连根拔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二、立即彻底地铲除魏忠贤。

这个选择最为直接,也最为省心,但是问题是紧接着之后公司的运作怎么办?崇祯可以董事长兼总经理,反正还年轻也有的是精力,不过问题是崇祯从来也没有涉及过公司的事情,对于开展业务更是一窍不通,再说,如果身兼双职的话,就是懂业务也实在是忙不过来啊,光签字就累死你。

那么,不会分权给下属的部门经理吗?也不行,因为目前来说,所有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几乎都是魏忠贤亲自提拔起来的,如果除掉魏忠贤的话,这些人必须也得跟着全部下岗。

那么,重新聘请高管不可以吗?更不行,最起码是当前不行,因为崇祯是初来乍到,对公司的人员不用说了解了,就是名字也叫不全,谁知道哪个人跟魏忠贤私下里交往过密呀?其实,选人的这个难题后来还真被崇祯给破解了,只是有些上不得台面,具体是怎么回事先卖个关子等会再细说。

说来说去,难道崇祯就只能选择继续使用魏忠贤了吗?我觉得正确的答案应该为“是”,最起码在崇祯刚刚担任董事长之初应该这样。但是,历史不容假设,崇祯就是执意选择了另一条道路——立即彻底地铲除了魏忠贤,也为以后大明公司的迅速倒闭埋下了伏笔。

这样也好,崇祯董事长的眼前清静了,心头也跟着清静了,大权也从此在握,一切尽可以自己说了算了。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首先需要面临的就是高层权利空缺,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选拔和任命问题。

到底选谁呢?崇祯对公司的每一个人都不熟悉,至于特长和性格更是一无所知,那个年代又不能上网去查。在经过了反复的思考之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抓阄。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先由人事部提供出大名单,并做成写有名字的纸条,然后由自己亲自去抓,并且美其名曰为顺从天意。

于是乎,一场庄重而又诙谐的“抓阄”大典在乾清宫上演了。说它庄重是因为在典礼之前,崇祯先进行了沐浴更衣和金盆净手,以示敬重,然后再向上天焚香祷告,请求能为大明公司降下人材。说它诙谐则是因为置儿戏于国家大事之中。

这次的抓阄行动,还出了一个“意外”,就是一个纸条被抓出之后,突然被突如其来的一阵风给刮跑了,于是大家就开始翻箱倒柜地到处找,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于是就又补抓了一张。后来,大典结束之后,终于才发现是掉进了一个人的衣服的褶皱里面,由于已经有人给补上了,也就只能将错就错,这个被一阵风给刮走的副总经理的名字叫做王柞远。

后来的事实证明,崇祯董事长的手气并不好,这次靠抓阄选出来的正副总经理们大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以崇祯对属下严苛的要求程度,这样的“人材”绝对是不允许存在的,于是,时间不长他们就全被赶走了。

但是,这次罢免仅仅是一个开始,崇祯一共担任了17年的董事长,在这期间,他整整撤换了50位正副总经理,接近一年3个,所以人称“崇祯五十相”,这个数字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频繁地更换公司高层,实为一个公司的大忌,因为会导致企业的规划没有连贯性,朝令夕改。而且,这些个高管们由于清楚自己反正是干不长,所幸不如每天混日子,导致他们毫无担当。反过来,崇祯发觉这些高管们每天只是在撞钟,于是就撤换得更加频繁。如此一来,也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糟糕的局面呢?

关于此方面的问题,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评价,叫做“崇祯轻于用人,也轻于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海假日

2025-1-10 18:14:26  

轻于用人,这句话好理解,比如抓阄大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选拔公司高层竟然使用如此荒唐的方法,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轻于治人,首先就是说崇祯对于使用者的要求过于苛刻,不容许有丝毫的差错出现。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作为一个最高管理者,一定要有容人之量。出现了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应该先晓明利害给予引导,促其改正,并且还要反思自己的身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如此的处理方法才是用人的根本之道。而崇祯的做法却是稍有不足,便直接打入冷宫。

并且,崇祯还有一个很大的性格特点,就是总是喜欢迁怒于人,明明是问题出在了自己的身上,碍于面子便想尽办法去找一个替罪羊。一个有担当的领导,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不与部下争功,不把错误推给部下。而崇祯所做的却是恰恰相反。

在大明公司的历史上,与崇祯始终捆绑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魏忠贤,另一个就是袁崇焕。在袁崇焕的使用问题上,崇祯的性格弱点表现的更为畅快淋漓。

袁崇焕本来是魏忠贤启用的人材,后来由于二人之间发生了点问题,便被弃用。虽然结果如此,但是袁崇焕的威名由于两次大捷的胜利,早就已经扬名华夏广为人知了。其中,尚且还默默无闻的崇祯就是他的一个忠实粉丝,至于说有多忠实呢?大致等于我们小时候听《岳飞传》时心目中的岳飞。

于是,崇祯就任董事长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启用袁崇焕。

看到董事长能够如此器重自己,袁崇焕的内心确实是有些飘了。于是,他信口开河的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难能可贵的是崇祯居然是深信不疑了,崇祯的如此轻信与他久居府中不谙世事有关,并且他还把公司里长城以北的业务全权受理给了袁崇焕,一场悲剧的伏笔也就从此埋下了。

毛文龙是大明公司的一位资深业务员,有他在,大清公司的业务就开展不起来。然而,袁崇焕上任后不久就把毛文龙给做掉了,估计他的目的应该是立威。消息传到总部,公司上下是一片哗然,崇祯也是十分震惊,然而他的反映却是忍下了,并且还是下发文件表示理解,当然了,崇祯的根本想法还是惦记着袁崇焕“五年平辽”的承诺,并且一切都为之让路。

其实,这就是崇祯“轻于治人”的具体表现。他的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首先是对毛文龙的不负责,一个功勋业务员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给做掉了;其次是对全体员工的不负责,看到老板如此的态度,以后谁还甘愿为他卖命啊?最重要的还是对袁崇焕的不负责,崇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向袁崇焕讨一个说法,如果理由正确就给予肯定,但是也要提出警示,如果理由牵强则必须严厉批评,甚至是做出处理,使其以后不能再犯,使其以后能按正确的轨道行驶,不至于再给公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海假日

2025-1-10 18:14:47  

后来,“五年平辽”所承诺的期限还尚未到达的时候,大清公司的业务就已经开展到了大明公司总部的大门口,再加上大清公司散布了袁崇焕已经私通自己的谣言,于是,崇祯就下令将袁崇焕“万劫不复”了。如此一来,大明公司长城以北的业务全部损失殆尽。这个巨大的损失,归根结底说起来,崇祯属于功不可没。

没有了魏忠贤的强力领导,公司的高层以及各个部门经理们又是得过且过,于是下属的各家企业都找各种理由拖着不上交利税,一来二去,大明公司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由于连饭也吃不上,员工们便开始闹罢工,他们的领头人一个叫李自成,一个叫张献忠。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公司的业务向南已经拓展到了山东的境内,虽然他们还没有打算成立分公司,只是赚上一笔巨款就走。

如今的大明公司,已经到了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地步。就在此时,副总经理杨嗣昌向崇祯提出了一个建议:先和大清公司谈判议和,或者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补偿,在这期间先集中精力解决员工的罢工问题,待公司正常运转之后,再将大清公司的业务挤出长城以北。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杨嗣昌的提议无疑是绝对正确和切实可行的,就连崇祯也认识到这是一个目前来说最佳的方案,但是他觉得这样做会十分的没有面子,因为终究是有点低三下四,并且传出去的话,还会得到公司里的一些人的极力反对。于是,崇祯沉吟片刻后说道:“具体的事情你可以去办,但是决不能在外面说是经过我同意的。”

这就是崇祯的性格缺陷所在,死要面子活受罪而且还是毫无担当。结果是计划刚刚开始执行,就被人给捅了出来,于是崇祯果然是死活地不敢承认是由他所授意,辩称是毫不了解内情。最终,杨嗣昌就成了替罪羊,被开除出了公司。一个唯一可以拯救大明公司的机会被化为了泡影。

公司派出去解决罢工问题的多路人马也是屡屡受挫损兵折将,由于解决不了根本的吃饭问题,罢工行为最终演化为一场全公司性的暴力行动,李自成还率领大批员工包围了公司总部。

正在崇祯一筹莫展之时,他接到了李自成派人送来的一封信,信中提出只要封他为副总经理就可以劝说员工们回岗位上班。崇祯看后却是理也没理,原因还是他要面子的心理在作怪。

危急时刻,总经理陈演向崇祯秘密建议道:“董事长,要不咱们舍弃公司总部,到南京的备用总部去办公吧?那样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个想法其实崇祯早就想到了,只是不好意思主动提出来。于是,他回答道:“你的这个建议可以在公司的董事会上提出来,我先装作不知道,然后再同意你的提议。”呵呵,都到了如此的境地了,崇祯首先考虑的还是面子问题,目的就是不想落个逃跑的嫌疑。

陈演听后是满口答应,但是走出董事长办公室之后就逃之夭夭了,因为他太了解崇祯了,我提出这个建议不是不可以,可是万一遭到众人反对的话,崇祯再来个死活不认账,自己岂不身败名裂了不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先保存自己为佳。

董事长与总经理互相猜疑到如此程度,一个企业想不关门都难。提建议的人不见了,崇祯自己又不好主动提出来,也就只能干耗着,等待着李自成攻入董事长办公室的那一天。

时间不久,李自成就毫无悬念的率领着员工们踹开门进入到了崇祯的办公室。然而大家却怎么也找不到崇祯,直到第三天才发现,崇祯早在他们攻入办公室的当天就爬上楼顶了断了自己。

至此,有过辉煌,历经276年之久的大明公司就彻底的破产倒闭了,不过李自成也没过上几天的享福的日子,就被随之而来大清公司给赶走了,并且还是全部接收了大明公司的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海假日

2025-1-10 18:1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浴乐园总导演
    浴乐园,穿越到从前

    www.yuleyuan.net

    18262654321

  • 培哲设计总编剧
    培哲,商业护城河

    www.peizhe.com

    15921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