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将明朝比作一个公司,我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本文有些长,大约有7000多字,这样写可以避开许多晦涩难懂的官职名和用语,以尽可能使大家读得轻松一些。其二,本文对于现代社会的公司运营和人事管理也有借鉴意义,这样写可以使大家感觉更贴切。
明朝,说起来还真如同一个公司的架构,我们可以比对一下,皇帝相当于董事长,内阁首辅相当于总经理,而那些内阁次辅们,则相当于一众的副总经理们。
难道历朝历代的架构也不都是这样的吗?大致基本上如此,但是也有许多不尽相同的地方。
比如说大清公司吧,他们一直都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再往下就连副总经理也不设,有的也只是各个部门的经理,至于说军机处,则更多的如同于一个秘书班子。
自从朱老董事长创立大明公司以来,已经历经了200多年的辉煌和风雨。大明公司的前几任董事长们,还是能够做到勤勤恳恳励精图治的,中间时期的那几位玩豹房、玩蛐蛐和一心修道的人士今天就不提了,单说后期的那几位,那些个只知道图个清闲自在的董事长们。
咱们就先从万历说起吧,等等,为什么非得是万历呢?因为历史上早有定论: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万历,作为大明公司的倒数第四任董事长,却几十年都不去一趟办公室,任由下面的人们随意折腾,就是有些部门的经理缺职了,他也懒得去任命,一切都咋地也行。
倒数第三任董事长朱常洛,仅仅在位28天就一命呜呼了,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倒数第二任董事长朱由校,则酷爱木匠手艺,每天只专注于搞创作,于是,就把公司里的大事小情,都交给了一个家奴——魏忠贤去全权处理。
如此一来,大明公司还能够禁得住折腾,继续屹立不倒,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那么究其原因,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员工们是但凡每月有工资发,虽然少点,不过只要能养家糊口就无人跳槽和闹罢工。
其次,大明公司属于二百多年的老字号,根深叶茂,而且还是垄断经营一家独大,外部虽有小规模的侵扰,比如北方放羊的那帮儿兄弟们,以及东部沿海的那些倭寇们,但是这些终究是动摇了不了大局的。
可是,到了最后一任董事长——崇祯就任的时候,这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了。这里所说的变化其实指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内、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指的是大明公司的董事长,终于开始不再清闲自在、不理政务了。
如果按正常的轨道行驶的话,崇祯是绝对不可能坐上董事长的宝座的,因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两种继任方式,对于他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崇祯只比他的董事长哥哥朱由校小六岁,如果等到哥哥“龙御归天”的那一刻的时候,崇祯也差不多该颐养天年了。
再者,此时的朱由校刚刚二十岁出头,正值精力旺盛之年,再生上几个儿子还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说,无论怎样轮,也轮不到崇祯做董事长,他的正常的人生轨迹,就是成年后去远离公司总部的某一个地方,每天悠哉悠哉的度假和休养。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朱由校董事长23岁的那年,他突然得了一种急病,仅仅一两个月的时间就一命归天了。按史书上记载的症状分析来看,应该是得了急性肾炎。
按说古时候的人们结婚都早,23岁的年纪,孩子们差不多该能打酱油了,可是朱由校却是连一个儿子也没能生出来。于是,大明公司董事长的重任就落在了他唯一的弟弟崇祯的身上。在这以前,就是包括崇祯自己,也是一件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